close

 (本篇為「謝麗貞醫師的診邊細語」之12)  

作者:謝醫師  關鍵字:餵母奶、發育緩慢、嬰兒便秘

近年來,餵母乳是國民健康衛生主管單位所推行的重要政策之一。不但許多公共場所得到上級單位的來款補助,成立親子哺乳專區,衛生督導單位甚至將推行餵母乳活動,作為評比醫院所工作績效的項目之一,讓有關工作人員竭盡所能地去說服影響產婦,於生產後用母乳去餵養新生兒。

以母乳餵養新生兒有許多好處,像:自然衛生、富營養、有抗體、增加親子關係,隨時隨地保溫供應;就算當媽媽恢復上班後,還可以先行擠奶保存,以備嬰兒不時的食用,比在家裏養一頭「乳牛」更為方便(電視廣告詞),在經濟上更為有效益。有部份公共衛生護士,甚至提倡媽媽餵母乳要越久越好,據說有人主張要達五年以上。由於政策宣導的成功,許多年輕的或新手的媽媽也認為餵母乳是天經地義,就算忍受許多苦楚,也努力地以母乳去餵養新生兒。一時,餵母乳蔚為風氣。

可是當母乳不敷嬰幼兒食用時,要如何呢?不用太擔心!有許多阿嬤們、鄰居媽媽們、菜市ㄚ夫人們(台語發音),或是小道消息,都提供不少「激奶」的偏方,讓哺乳的媽媽們就這樣一再嘗試。許多哺乳的媽媽們來問我:(1)母乳和配方奶,那一種比較好?(2)「激奶」的偏方那一種比較好?比較健康?比較無害?

謝醫師的叮嚀與建議:

一、 餵母乳的優點是不容置疑的,也不是我們要爭論的要點。而是在臨床上常見到,當母親奶水不足時,必須用盡各種「激奶」偏方將奶水激集出來,才勉強足夠嬰兒食用。當母體缺乏奶水時,即表示哺乳的媽媽已經體力不足,營養不夠,不能自然產出奶水。若再強用偏方去激奶,是不是在溫水煮青蛙?還是在殺雞取卵?又或要餵食母乳多久才最好?這些是否應該要各別去評估母體、嬰幼兒和實際客觀狀況才能做出的決定?總之,要讓這頭「乳牛」活得更健康、更長久才是更為重要的事,不是嗎?(請參閱本部落格:臨床治療心得之30:『早產兒媽媽的心聲』一文)

二、 通常哺乳中的媽媽都特別注重飲食營養,這是理所當然的。最近,發現有個現象,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有部份餵食母乳的嬰幼兒,其排便約十天左右,或以上才排出一次,排便時有呈現出特別用力或困難的現象,然而其經過醫生檢查後卻認為是正常的。

我認為這個現象有商討的必要,因為:

(1)餵食母乳的嬰兒通常排便會呈現軟便,次數較多,不應該是便秘;更別說是十幾天以上,怎能堪稱為正常呢?

(2)成人都不可以讓其宿便貯積在體內十幾天以上,更何況是嬰幼兒?他們的胃、腸道發育尚末完成,宿便貯積在體內太久,一定造成傷害,影響其後續的成長。

(3)哺乳中的媽媽注意飲食營養,或食用各種偏方以激奶水餵養嬰幼兒,所飲食的營養、偏方的內容和成份,也會吃進至嬰幼兒的體內。是否因此造成嬰幼兒腸胃道功能的不正常,產生便秘和干擾嬰幼兒胃腸道的發育,是值重視與研究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謝麗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