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臨床治療心得之88)

作者:芸蓁                                      關鍵字:發燒、退燒

 

我是個護理人員。就以前所學習「發燒」的原理中,知道發燒是種病徵,是身體受到感染或組織發炎時所產生的自我防衛機制。發燒時會伴隨著頭痛、疲倦、頭暈、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體發熱發燙、不能出汗等等的生理現象。記得以前有看過一本書,書上寫著動物實驗已證實病毒和細菌在人體體溫降到攝氏32~35度時,會對人體產生殺傷力;相反的,當人體溫度高達39~40度的時候,身體可以有效殺滅細菌病毒,並且避免它們再度繁殖進而危害人體。而且發燒也能強化免疫系統,促使免疫系統的調節。

我在醫院臨床只走了2年多,以前所照護過的案例中,會導致發燒的疾病,較常見的是屬於呼吸道感染(如:肺炎、結核病)、泌尿道感染、腸胃炎、敗血症(血液培養時可以發現血中有細菌)。通常這類個案一入院,做完皮膚過敏測試後,抗生素就馬上給,病人的體溫通常都會慢慢降下。如未改善,在給退燒藥的同時,就換另一種抗生素。猶記得當時護理站備藥時,備藥車上滿滿的都是抗生素類的口服藥和針劑,其他護理能做的就是視情況給病人冰枕。泌尿道或呼吸道感染的個案,如果他們的心、肺、腎等的功能正常、意識清醒、能進食的,就衛教病人,適當補充水份、多咳嗽;如果個案寒顫(畏寒)時,則給予被蓋或烤燈以保暖之,並且適時的增減衣物,以調解體溫的發散,並沒有依照溫度的高低給退燒藥。

 等到自己有了小孩後,發現小孩發燒的原因,如受寒、感冒、腸病毒、流感、肺炎、腸胃炎、扁桃腺發炎、玫瑰疹等等不勝枚舉。如果孩子發燒但意識狀況及活動力還可以,我通常會予補充水份,等到體溫上升到38.5度再給退燒藥或塞塞劑,並帶去診所看醫生。雖然明知發燒是種因疾病而產生的正常防衛機制,但當時就是無法淡定處理,會片刻守在孩子身邊,每一小時量一次體溫,晚上也不能閉眼休息,等病程一過,短則2~3天,長則4~5天,自己也變得憔悴不堪。印象中小孩曾發燒到快40度而送急診,做完快篩後得知是新型流感及驗小便得知是感染了肺炎鏈球菌而住院,令自己焦頭爛額。

小孩如果發燒,我的婆婆比我更緊張,因為我的小叔曾因為小時候發燒且當時疏於照顧,導致聽力受損,是我婆婆心中永遠的痛。孩子讓婆婆照顧的期間中,曾經因微燒至38度時婆婆就給了退燒藥。為此屢次和她溝通退燒的觀念,不過婆婆還是不太能認同。雖然小孩最後不發燒了,但是總看起來懶懶的,體力不好,又經常再生病而發燒。

自從認識謝醫師後,小孩生病或發燒,都會帶去給她診治。記得去年小朋友發燒看謝醫師時,她曾囑咐:為了避免燒壞腦袋,如果燒到38.9度以上時才給退燒藥,病程間一天服4次謝醫師特別調配的中藥粉,回家後就照著她的指示,過了沒幾天,沒服用退燒藥,體溫就回到正常值了。

上星期五,小朋友下課後抱怨身體不適、疲倦,摸了她的身體是燙的,量了體溫是38.2度。有了上次的經驗後,自己比較不那麼害怕,也不敢隨便給予退燒而傷害了孩子的防衛修護系統;不過還是會擔憂,當下先讓小朋友吃謝醫師的感冒藥粉及補充水份,當天晚上就找謝醫師診治。經過兩次的氣功穴道治療,謝醫師說:小朋友回家後的體溫可能會再高一點(這是用來殺細菌和病毒的),不過,若意識狀況及活動力還可以時,不必著急,可以給予退燒處理;但是若昏迷不醒,那就要再送醫了。

那天晚上小朋友的體溫約達38.7~39.4,因為發燒的原故唇色變得血紅,不過小朋友的活動力尚可,還想騎腳踏車出去玩耍,我要她換寬鬆衣物,補充水份,並臥床休息,到了晚上小朋友抱怨喉嚨疼痛不適,當時的體溫是為39.4度,給了半顆普拿疼。到了星期天中午她的體溫已逐漸回歸正常值,手腳溫度是溫暖正常的。目前一切正常,喉嚨微不適,謝醫師的感冒藥粉仍1天4次地服用。

 謝醫師說:她的感冒藥粉,不含抗生素也沒有退燒成分,是用來快速發散體內的病氣,促進組織的修護,加速身體療癒的速度,一旦有感冒徵兆時,就可以做為預防、保健和治療之用,是我們家中的常備藥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發燒、退燒
    全站熱搜

    謝麗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