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文絹 
    趕著上班早餐匆匆吃,忙到延誤或沒吃午餐,晚上忙交際應酬或是趕著接送小孩與處理家務,無論是來自老闆的無極限的期待,或是自身完美主義的要求,忙碌的上班族的日常,已無暇顧及每日離不開的飲食大事。高壓的生活型態,與飲食的西化,盛行於歐美的胃食道逆流,在台灣也有逐漸上升的趨勢。胃食道逆流於謝醫師門診中是常見的病患問題,有些人未必是因有典型症狀如飯後的胸口灼熱感、晚間胃酸湧上來不舒服等症狀求診,多數的病人多半不自知,或有非典型症狀,如嗝氣、慢性咳嗽、咽喉發炎、胃悶痛不適,長期吃不好、睡不好。近年的許多研究顯示如氣喘、慢性咳嗽、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胸痛或胸悶等,部分病因可能肇因於胃食道逆流。


    口腔連結食道下行通過橫膈食道裂孔與胃相連,相連處的賁門與食道裂孔的肌肉能於胃內壓力升高時收縮,以阻擋胃內食糜的逆流。賁門阻隔逆流的機制還受如神經與胃腸激素等因素所影響,而造成的逆流的主因是胃部膨脹,使高酸性胃內容物逆流到食道下端。有明顯症狀的病患,症狀常出現在飯後1-2小時,於上腹或胸口有燒灼感,暴飲暴食後症狀更明顯;有些人呈現非典型症狀如腹脹、噯氣、溢酸 、噁心等。由於隨年齡橫膈肌肉張力降低,使中老年人容易於發生裂孔疝氣,而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人體的消化系統由口經食道、胃、小腸到大腸,由中焦所主管,這能開放於身體外的通道,屬五臟六腑中的腑,為最大且最重要、牽涉的腑最多的系統,上至口腔鼻子五官相通,向上影響到腦部,往下影響至肛門。食物進入胃部後,胃進行食物的分解,需充分的攪拌以形成食糜,攪拌過程須關閉與食道相連的賁門,再逐步將食糜往腸道推送,藉由幽門括約肌的收縮與擴張調控食糜往腸道推送的速度,通常胃排空需1-4小時不等。上述過程受許多機制所調控,如胃本體的功能,胃會分泌胃泌素保護胃壁,也分泌胃酸是攪拌與分解食物的必要元素,若分泌受到阻礙或異常,都會影響胃內酸鹼影響食物的消化;所進食的食物中醣類、蛋白質與脂肪含量也影響胃內化學變化與排空的速度;身體肝臟製造膽汁,依著所吃進去的食物刺激分泌胃酸,若是肝功能不佳,也會造成胃消化功能的遲緩等造成胃內部壓力增大,賁門閉鎖不全形成逆流而上。


    造成胃、食道逆流的主因有二,一為賁門括約肌鬆弛無法緊閉致使胃中的食糜逆流到食道甚至更上方的喉與口腔;二是中焦主管的胃的排空及幽門括約肌調節失常,致使胃中的食糜無法正常排空到腸道,使食糜堆積在胃中膨脹漸漸腐敗發酵,發酵產生酸氣致使胃內壓上升,影響賁門括約肌的運作不能閉鎖就上衝而出,腐敗的食糜和酸氣竄出食道至口腔,就形成胃食道逆流。

    除此之外,來自腦部的神經系統也影響中焦的功能,如長處於情緒緊張與壓力的情境,也會影響胃腸的蠕動。因此消化的問題,不僅僅是消化系統本身的問題,可能來自其他的因素,而所造成的症狀也影響其他器官,如前述與其他跨器官系統的疾病症狀。由於胃是腑,且位置在身體的中央,所以胃的問題會像太陽一樣向四面八方放射散發出去,使其他器官也受影響,如晚餐過晚進食或吃太多,胃酸逆流的症狀明顯將影響夜間睡眠。


    由上述可知,胃食道逆流的問題源自胃上方的賁門括約肌的鬆弛,有許多會增加胃內壓力的因素即會發生逆流的問題,如肥胖、長期便秘使腸胃本身空間受擠壓、過度飲食致胃膨脹;攝取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物、肉類、糯米、芋頭等會延緩腸胃排空速度;還可能與個人情緒與壓力有關,如工作勞累,長處於情緒精神緊繃狀態,使中焦功能失調與肝功能分泌酵素不正常,延緩胃腸消化蠕動與影響食糜往腸胃道推進的速度,使胃內壓力變高以及時間延長。因此應為患者進行整體評估,了解原因與症狀,並進行整個消化系統來調理,才能給予徹底治療,為數不少的病人都與處於長期情緒不佳、高度壓力的情境。穴壓診斷胃食道逆流的位置在劍突左側沿下肋骨下方。


    胃食道逆流的預防宜節制飲食,忌暴飲食與過於飽食。患者調整生活型態有助於緩解胃食道逆流的症狀,餐後宜保持挺直坐姿、散步少許時間、睡前2~3小時避免進食。另外,睡前避免攝取咖啡、巧克力、高脂肪食物、牛奶、薄荷、咖啡因、碳酸飲料、柑橘類水果、胡椒及酒精,以免影響睡眠,傷及腸胃。肥胖者應減重,減少心肺功能的負擔,減輕腸胃壓力,如此可以就減少胃食道逆流發生的機率。


    穴壓拔罐治療胃食道逆流時,除在該處進行穴壓外,並進行中焦調理,運用中脘與背部脊椎T3和T7的穴位,調整腸胃消化系統的機制,控制正常蠕動以利食物的分解和吸收。若是因情緒不佳而引起者,則運用T4穴位治療或舒緩鬱結的情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謝麗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