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報告作者:蔡雅棻醫師

    2015年3,吉錠診所來了一位3歲的小女孩,和母親一起從美國回台訪親.根據她母親描述,該小女孩在美國被診斷為第12段染色體缺了一大段(4百萬鹼基對,包含20個基因),判定這是自發性突變(de novo mutation.她父親和母親的基因都是正常的.該小女孩在5個月大時,被小兒科醫生發現她無論身高、體重或發展都比同齡孩子慢了很多((基本上所有數值的百分比都在1%以下),斷定她是整體發展遲緩。小兒科醫生提供的正式診斷包括了:小頭症、整體發展遲緩、張力減退、吞嚥困難, 腳部的畸形(無法把腳扳成與小腿呈90度角, 阿基里斯腱非常緊).

 

    她是剖腹生產.出生時因血糖過低必須住進加護病房插著管治療十天. 出院後因為體重增加不足和黃疸,她父親每天都要帶著她回診,一直到兩個月大情況才穩定下來..母親在懷孕中期被檢驗出來有妊娠糖尿.

 

    政府約聘的物理治療師為小女孩免費做發展評估.認為她的社交發展(當時)不算異常,但大肌肉運動(gross motor)和小肌肉運動(fine motor)技能明顯遲緩。於是安排小女孩接受物理治療、職能治療,以及遊戲治療.. 每週物理治療師扶著小女孩希望她能站起來,而她根本沒有那樣的生理條件可以配合治療,只能身體僵硬地不斷哭泣。職能治療師很熱切地教她各種活動和精細動作,但孩子完全做不到.

 

    至到20153月開始在謝醫師那裡(吉錠診所)進行7次的氣功治療,接著在20156,再從美國回來進行20次的氣功治療. 經過這次的治療,該小女孩的背變挺了,眼神變得更確實,語言的進展也非常明顯. 20159,又進行了5個禮拜氣功治療.這次她開始能抓著大人的手往前走,開始懂得如何爬行(在此之前她都是用屁股在地上嚕著前進),開始想爬上爬下,她的周遭從2D世界變成3D世界。腳的形狀改變以外(圖2),她也站得更穩、走得更穩了.然而改變不只是肢體的,還有認知的。她會重複大人說的字,會叫媽媽、把拔、姊姊和安安。以前她對周遭發生的事懵懵懂懂的,治療過後似乎對周遭的理解變深了.

圖:2

小女孩雙腳在接受謝醫師治療前後一年的差異

圖1:把安安的身高紀錄製成圖表後,發現治療過程中,她的身高顯著增加。

 

結論

1. 基因與症狀間的關聯性不夠(圖3):也就是說,就算是缺了同樣的染色體片段,個體的表現也會不一樣。研究顯示,有時會有某些不明的機制,讓具有類似功能的基因表現升高,而遞補了該缺陷基因的功能(參考文獻:”Genetic compensation induced by deleterious mutations but not gene knockdowns. Nature; 13 July, 2015)。換句話說,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就算知道缺了哪些基因,也無法做有意義的預後判斷。

2. 抽樣偏差:在目前基因檢查還不是大家慣做的例行檢查。健康的孩子不會做,只有症狀嚴重、原因卻不明的個案,才會在走投無路下做基因檢查。因此文獻中找到的個案,通常症狀都相當嚴重。但基因缺陷真的會出現症狀嗎?我曾看過一篇研究,有嚴重缺陷的孩子做了基因檢查,發現了染色體的一大段缺失。然而他的父親做了檢查後,竟然也發現了一樣的基因缺陷,但父親很健康,外表型就跟常人沒有兩樣。這顯示在解讀基因檢查結果時,文獻中的抽樣偏差是很大的問題。

3. 最後還是要回歸到症狀本身:就算知道基因有什麼缺陷,針對基因本身還沒有任何修補的方法,最後還是只能針對症狀本身處理。不管你缺的是第5號、第12號,是0.5MB4 MB,這些資訊其實都沒有太大的意義。

 

      

圖3:安安基因缺失片段 vs文獻中病患的基因缺失片段(家長的整理)

 

症狀對照:

Archie: 自閉症、嚴重癲癇、張力減退

Chouery et al.: 整體發展遲緩、嬰兒點頭痙攣症、張力減退、小頭症、高拱形顎裂

Qiao et al.: 自閉症、整體發展遲緩、T細胞皮膚淋巴、身軀異常龐大

Decipher ID 250892:小頭症、自閉症、智力障礙、肌肉張力減退

Decipher ID 250633 : 耳朵不對稱、肌肉張力減退、智力障礙、語言發展遲緩、整體身軀尺寸異常

ID 259210 : 糖尿病、智力障礙

Decipher ID 272960:智力障礙、強直性癲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謝麗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