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謝麗貞醫師講授之8) 謝麗貞醫師 1030630
一、子宮的構造
子宮位於小腹正中,膀胱之後,直腸之前,下連接陰道;上由六條韌帶固定其位置:1.兩條主韌帶:一前一後,以維持子宮正常位置,防止子宮掉入陰道的主要韌帶;2.兩條闊韌帶:位於子宮兩側,連接子宮與骨盆,並且包住子宮外膜以及子宮連接卵巢的韌帶;3.兩條圓韌帶:以維持子宮稍微向前傾斜彎曲的姿勢。旁有兩條底韌帶,位於直腸兩旁,連接子宮與觝骨。子宮由外到內可分為三層:子宮外膜,子宮肌層(即子宮肌腺症中增厚的部位),子宮內膜(會定期增生、剝落或吸收;在婦女有生育能力的期間,以約一個月為週期造成月經。)
二、子宮常見症狀及成因
1.經血失調:除與女性荷爾蒙的分泌有關外,與子宮內膜血管的剝落、出血和止血的功能有關。
2.子宮前、後傾、子宮下墜、子宮脫垂:與固定子宮位置的六條韌帶和子宮肌層的薄弱和鬆弛有關。
3.習慣性流產或著床不良:與子宮內膜異常有關。
4.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內膜移行他處。
5.子宮異常出血或分泌物:子宮發炎、異物、寒冷性體質有關。
6.子宮腫瘤:子宮肌瘤、肌腺瘤、子宮癌、子宮頸癌等與氣血凝滯有關。
三、預防與保健
隨時保護子宮在清潔乾淨且適當通氣的環境中,注意子宮正常的生理功能,最好能維持下腹部正常呼吸運動。
四、氣功穴壓治療
(一)治療目的:重建生理環境及功能、加強子宮組織、靭帶及帶脈的強度。
(二)子宮部常用治療穴道:
1.經血失調:陰邊、曲骨、期門
2.子宮前、後傾、子宮下墜、子宮脫垂:會陰、中極、帶脈、下腹部
3.習慣性流產或著床不良:陰邊、中極、帶脈、下腹部
4.子宮內膜異位:陰邊、曲骨、中極、下腹部、帶脈、期門
5.子宮異常出血或分泌物:陰邊、曲骨、期門、中極、改變體質
6.子宮腫瘤:惡性瘤建議開刀;非惡性瘤:陰邊、中極、下腹部疏通
(三)治療手法:因人而異,面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