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譚長安
謝醫師在其診間貼有二則告示:
1.哪裡有病,哪裡就痛。多痛就多嚴重,沒感覺代誌就大條了。
2.忍多少,好多少。
當病人首次接受謝醫師的穴壓診療而感到十分疼痛時,謝醫師就會請病人再把告示唸一遍,特別是第一則。
這二則告示是謝醫師累積數十年治療經驗,加上其學生蔡慧芬醫師的點子,所激發出來的「經典名句」,短短29字就道出穴壓診療與病情,以及疼痛與治療過程的關係。
第一則表示:(1)病人感覺疼痛的部位,不一定就是器官功能失調或病變的部位;(2)謝醫師用穴道偵測時,病灶部位會產生「穴道反應痛」,代表功能失調或病變器官的位置,而其反應痛感的強度,代表著該器官生病的嚴重程度。
「穴道反應痛」是謝醫師以氣在功能失調或病變器官的穴道上點、按時,所產生的疼痛感,是該器官透過穴道表現出其生病的狀態,並不是謝醫師點、按時所造成的;如果該穴道所相對應的器官沒有功能失調或病變時,不管謝醫師用多強的氣去點、按、壓,病人也不會感到疼痛。當病得越嚴重時,「穴道反應痛」的強度就越強,所以「多痛就多嚴重」。
雖然病人自我的感覺和穴道呈現的疼痛不一樣,但是點、按時一定要有皮膚正常的感覺反應。如果沒有正常的感覺反應,就表示該處穴道神經已經出現更麻煩的問題,所以說「沒感覺,代誌當然就大條了。」
至於第二則是說:雖然有時候「穴道反應痛」讓人感到非常難以忍受,但是只要病人稍微忍住,不要用力去抵抗,身體盡量放鬆,才可以完整地接受到謝醫師的氣,以及順利地透過穴道去調整治療,復原的速度也就會加快。這是鼓勵病人讓病痛快點好、少花一點醫藥費,就請盡量忍受治療過程中的疼痛,配合謝醫師的治療,就好得快些了。
希望以上的說明,對想要接受謝醫師治療的初診病患有所幫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