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墊腳症候群                  

林文絹 109  患者:女性,年齡58歲,工作性質- 教師

          

主訴症狀

       右腳內側足踝疼痛數日,年輕時習慣穿著鞋跟約4-5公分高的鞋,目前平底鞋與高跟鞋視狀況交替穿,近日穿著新購的平底快走鞋外出走路,右內側足踝因鞋面壓迫造成疼痛。

 

診療原理

      足踝能進行屈、伸、內翻、外翻、旋轉等各種複雜動作,需靠各種不同功能多條小腿肌肉,上下端以肌腱附著骨骼的肌肉共同來完成,如屈胟長肌、屈趾長肌、伸胟長肌、伸趾長肌、腓腸肌、比目魚肌…等如圖一。各肌肉上方位於膝關節附近,肌肉下方則經足踝下方終止於足弓附近(如圖二),因此當墊腳時(穿著高跟鞋),小腿肌肉收縮,阿基里斯腱縮短,為穩定踝關節使肌肉過度收縮,而足部受力點的力量向上傳導,將到達到膝蓋內、外側下方,集中的受力點能量在此蓄積造成痛點;而足踝因受力軸線改變而拉扯韌帶使發生損傷,而後跟上抬也將增加前腳掌的力量使足弓前後韌帶過度拉扯造成傷害(如圖三)。任何因作用力傳導所造成的損傷稱為機械性傷害,也將引起關節與肌肉的失衡,當傷害損及經脈血管,將影響氣的運行,造成氣滯,當氣血不暢,不通則痛,痛有定處,固定不宜。若個案抱怨內側膝蓋下面痛,需考慮為腳踝受傷,疼痛外側多內側少就是腳踝外側受傷,疼痛內側多外側少就是腳踝內側受傷,治療好了膝蓋下面的疼痛才會消失。由於原受力骨骼肌肉軸線的改變,除痛點外,需沿肌肉上行診療因反作用力傳導到達的位置,甚至到達大腿臀部肌肉。。

圖一

image

圖二

image

圖三

https://zi.media/@yidianzixun/post/nrUbSM

image

https://www.aorqu.com/%E7%82%BA%E4%BB%80%E9%BA%BC%E9%AB%98%E8%B7%9F%E9%9E%8B%E6%B2%92%E5%83%8F%E7%BA%8F%E8%B6%B3%E4%B8%80%E6%A8%A3%E6%B6%88%E4%BA%A1%EF%BC%9F/

 

診斷與治療步驟如下:

第一次治療

image

原始痛點(紅圈處)位於內腳踝下方脛骨跟部三角韌帶,延脛骨下方邊緣施予穴壓,並進行拔罐,拔罐杯緣應置於脛骨下方,避開骨頭,脛骨下方先進拔一罐,再拔另一罐,第二罐與第一罐間部分重疊。再延肌肉上行屈伸肌肉的穴壓點進行穴壓與拔罐。

image 拔罐壓力520mmHg,3-5分鐘
image 接下來上行至膝蓋下方,二條不同肌肉的上方連結膝下的受力點,予穴壓,並進行拔罐。
image 一次療程由下而上的所有的拔罐位置。

 

一週後第二次治療

image image
拔罐位置在足踝下方 拔罐壓力520mmHg
image image
使用六號罐 沿肌肉拔第二個位置
image image
沿肌肉拔第三個位置側面觀 使用四號罐於第三個位置上面觀
image image
上週治療尚未完成吸收之瘀青 使用四號罐拔罐協助清除上週留下之瘀青

一週後第三次治療

image image
穴壓內側脛骨下緣的疼痛部位 穴壓往上延伸到足踝的上方
image image
穴壓後進行拔罐 診療時需同時確認兩側,患者外側也受傷,穴壓後進行拔罐
image image
內側拔罐後外觀 外側拔罐後外觀
image image
進行小腿後方肌腱往上延伸到承山穴下方位置穴壓與拔罐 拔罐後外觀
image image
傷害延伸到右側臀大肌部位 拔罐後外觀,印記顯示為嚴重的累積已久的傷害

每次治療搭配敷貼黃藥粉,三次治療後病人走路踩踏時的疼痛感明顯改善,然在穿著有些鞋時仍偶有輕微疼痛,所以於

一個月後的第四次治療

image image
疼痛部位在內足踝近足跟的部位,於該處進行穴壓與拔罐 拔罐後印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墊腳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謝麗貞醫師 的頭像
    謝麗貞醫師

    謝麗貞醫師的氣功穴壓治療

    謝麗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