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謝麗貞醫師講授之19) 記錄:洪韻媚.潘世皓             

    血液中含有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一些營養素,及一些物質像:電解質、離子和蛋白質等等。

 

     想像血液在血管裡,如水在自來水管中,假設這血水是泥漿水,它的流速會比清水慢。血液裡面絕對不是純水,只有60~70%的水,其他都是血球、血小板、離子和蛋白質等等很多很多的物質,一般就是稱為血球和血漿。既然稱為「漿」,就是含有粘稠度,這粘稠度就會影響血流的速度。血液的流速很重要,因為血管自心臟出來後,由大血管分出小血管,小血管又分出變成小小血管,之後再分支,再分支,愈來愈小愈細,最後成微血管遍布全身。血管分支出來時,不是都是直線的,可能以不同的角度分叉、轉彎、旁分,像水電工在房屋中佈水管,也可能會接分支管道、或轉彎。如果血流的流速不好,在轉彎處血中物質就會滯留或卡住,管中裡的物質可能因此堵住血流,造成栓塞,血液就不流通了,血管也就會塞住,而紅血球的濃度正扮演著這血液粘稠度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所以紅血球的濃度幾乎決定了血液的粘滯度。

 

    正常血液的粘滯度為水的3倍,因為血液含有許多物質,所以當血流不順的時候,不像純水可以充分自由流動,就會造成流速減慢,流動緩慢,血管中物質造成沉澱,血液裡面的廢棄物堆積,進而血管內廢物的鈣化、阻塞,血管壁的細胞因此產生病變。血管塞住後,新鮮的血液就流過不去,無法提供組織器官所需要的氧氣和養分,灌流不足,廢氣屯積,而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因為阻塞、堆積變值成了廢物,所以新的生小血管愈來愈細,組織器官就會處於缺氧狀態,變成僵硬,失去彈性,沒有正常血色。血是活的,組織的氧合作用不夠時,會分出小支,再分出小支,再分更小、更小、-----,最後只好用滲的,所以整片組織呈現要死不活的狀態。

 

    所以很多血管塞住,可是還可以勉強活著,但是卻失去力量,因為血液氧氣滯留和營養不夠,可皮膚表面看起來尚還很好,因為血液是改由滲透出去罷了。因為整個組織循環都減緩塞住了,所以我們一拔罐,裡面的瘀血就拔出來了。例如患者孫太太,她血管阻塞,一拔罐,拔出來整片的瘀血,本來整片皮膚的感覺是麻麻的,麻是因為神經的壓迫,我們把淤血拔出來後,神經的壓迫減少而鬆掉了,血流一通過,神經不麻了,就是這個原理。

 

   有時候不是因為紅血球濃度上升,而是外傷撞擊之後,組織器官受傷,敗壞的組織物質殘留、沾粘、阻塞血管,血液和血球流過不去,塞在受傷之處。組織殘破掉了,血管也破掉了,表皮雖看不到,裡面組織卻糜爛塞住,影響肢體的活動。

 

    但在人體正常的情況下,凡在組織缺氧狀態下,為補償身體的需要,人體就會立刻通知腎臟產生紅血球生成素,立刻下令骨髓趕快生長紅血球,通知24小時就完成了,但紅血球要5天才形成了,於是血管裡面就生產了一大堆紅血球。爲甚麼要製造這麼多紅血球,因為需要氧氣嘛!因為紅血球的氧合作用不夠,氧氣不足,就會刺激紅血球生成,以便紅血球在肺中能抓到更多的氧氣,然後紅血球可以攜帶更多的氧氣,然後慢慢的流,慢慢的流,流到身體裡面去,一大堆紅血球造成高的血液粘稠度,自然就影響血流的速度了。

 

    所以當一個貧血的人,血氧不夠,就會大大的刺激產生紅血球。正常情況下,會因為血管中的紅血球濃度增加,粘滯性增高,細胞外液的水就會進去血管內,因此血量會增多,血量多就可以運轉。但是,貧血的人一開始因為剛才的調節機制使紅血球增多,但是粘稠性亦增高,血管外的水會往裡面去。平時,它尚可勉強運作流動;可是,一旦大量運動的時候,它的運動力就不夠了,就有馬上產生急性心臟衰竭現象的可能。正常的人缺氧時,就會產生以上的現象。若外傷、血管畸形的人,因嚴重貧血缺氧而致產生過多紅血球,將血管外的水分吸收進來運作,一旦急劇活動時,心臟又打不出足夠的血時,那就會產生急性心臟衰竭!

 

    所以說血中氧的濃度很重要,要增加肺部的功能,要加強呼吸吐納,增強氣的能量,以應付血中氧氣的濃度。如果氧的濃度不夠,身體就會產生一大堆紅血球出來,最常見的續發性紅血球增多症叫做生理性紅血球增多症,發生居住於14000~17000英尺(4200~5100公尺)高地的居民;不過一般血中氧的濃度不足者,則多發生在肺部功能不足、氣喘、胸悶、呼吸困難的人。平時勉強度日,但是想去高山,或去青康藏高地的人,急性期氧的濃度不足,馬上有高山症;慢性氧的濃度不足,因血氧不夠,紅血球增多,年紀大了,血管又不夠好,則會增加心臟衰竭的機會,原因在此。

 

    這就是為甚麼我們要練氣,爲甚麼要讓每一個血紅素攜帶飽飽的的氧氣,如果氧氣攜帶夠了夠了,就不需要太多的紅血球,讓每一個紅血球都發揮它有效的功能,這是我們練呼吸的作用,就不需要太多紅血球,生理負擔輕鬆,效益增加,自然健康常青心臟也不需要增加負擔,血液也不會有高度粘稠,反而氧氣是足足的,這不是更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謝麗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