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發燒專區之5)

作者:吳雪鳳 博士             關鍵字:發燒、退燒

四、適時退燒

既然發燒是身體的一個自我防禦與保護機制,不全是病,因此退燒必須視發燒者的精神狀況及活動力而定,而不是依據體溫的高低來做退燒判斷。前文所提及之案例:六歲男童時常發燒、感冒,家人常予以服用退燒藥,後突然出現肚子痛、吐出黑色嘔吐物等,這是因為家人對發燒的恐懼,服藥過量傷害胃黏膜,導致胃壁紅腫發炎與潰瘍。1另一案例一名7個月大的女嬰有發燒、嘔吐現象,一周內媽媽曾匆忙帶她看過幾位醫師,未接受進一步檢查,僅被以疑是病毒性腸胃炎、玫瑰疹進行治療,後因發燒不退且精神、食慾越來越差後,才接受仔細檢查,得知是泌尿道感染所引起的身體發燒防禦機制,因延遲對症醫治時間,併發腎盂腎炎,差點使腎臟功能受損。2前文所提及另一類似病因而引起高燒病例,因診所醫師以感冒診治五天,延誤確診,併發急性腎臟炎,導致腎功能終身受損。3由此可知,未確認或誤判病因,任意使用退燒藥破壞人體免疫功能的反應機制,不但無濟於病症的改善,反而因抑制人體的防禦機制而可能使症狀越來越嚴重,甚或傷及人體內部器官。所以,處於發燒狀態的人只要能正常的吃、喝、睡,及活動,沒有過度異常狀況,即可以不處理發燒症狀,4真正要處理的是求助醫生找到導致發燒的病因,並予以正確的診治。

知道這些生理機制並不難,難在於人們根深蒂固的恐懼所造成的錯誤觀念,無法及時矯正。所以遇到自己或親人發燒時,會直接吃退燒藥以減輕不適之症狀。之後如果又再度發燒,便直接認為原已服用的退燒藥藥性不強或沒效,所以會再去找其他醫師用藥或其他退燒途徑,積極讓身體迅速退燒。事實上,發燒是人體病兆的警訊,發燒的溫度、形態及時間,都可提供醫生診斷與治療的參考,不當的退燒反而會隱匿病情,影響醫生確診。

謝麗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