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渟瑜      

       我當謝醫師的病人已有十三年了。

   記得自己從出生起,就屢受病魔折騰,底子差,身體爛,不知道看過多少中、西醫生,總是無啥起色,直到遇見謝醫師為止。這十三年間,我常為了不同的病症去求助,謝醫師總是能夠給予我最好的醫療,她已然成為我家的健康守護神。我曾經向親友介紹謝醫師,但是會去找她的不多,有些是看一次就不去了,只有幾個真正持續看到痊癒,得到謝醫師發給的畢業證書。

  謝醫師的病人大都是中、西醫治療無效而來的,我就是其中的一個。女兒的同學長期患有莫名的咳嗽,西醫明確地說不是感冒,但也束手無策,而且越咳越厲害;我爸爸則是西醫明確的說,能做的檢驗都做了,就是不知道造成他頭痛的原因,整整持續痛了二、三十年。這兩人最近都康復了,因為接受了謝醫師的治療。寫到這裏,或許有人會問,謝醫師花了多少時間去治療?13年嗎?才不呢!是因為直到最近他們才不得已願意去看謝醫師,花了半年的時間,找出根本病因,總算徹底根治了。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般謝醫師不太隨便接新病人,為什麼好不容易謝醫師願意看診,但是還有病人會半途而廢?是什麼原因造成病人半途而廢?不但沒治好病,也在浪費彼此的時間。我大概整理了一些原因,希望大家就診之前,先審慎評估自己的條件,千萬不要臨時起意,花了時間,花了錢,看了一半就放棄,太可惜了。

   (一)要能忍痛:有無疾病,謝醫師的穴道偵測,立刻就能顯示出患病部位的癥兆,而且該部位有多痛,疾病就有多嚴重。對長期無法治好的疾病,其所顯示的疼痛當然很痛。真的是「很痛」啊!光就這一點,我媽媽到現在尚沒有勇氣踏入診間。所以,如果你不能忍痛,就不要去找謝醫師。因為,真的「很痛」,代表你的病不輕,也不可能一次或幾次就好,而且穴道的開啟和封閉都有一定的程序,輕易開啟,而沒有好好收尾回封,對身體不是件好事。隨著治療的過程,疼痛自然會越來越輕,會神清氣爽,代表健康正逐漸恢復中,忍痛不過是起始的需要而已。

   (二)臉皮要厚:老實說,謝醫師看診時是非常的嚴肅,因為人命關天,不能兒戲,讓人覺得難以親近。當病人不聽話時,她也很會罵人。不少親友反應,不敢和謝醫師說話,深怕說錯話,就被修理,面子掛不住。我真的是氣到不行,到底是病重要?還是面子重要?其實謝醫師不會輕易罵人,總有道理。所以「愛面族」千萬別找謝醫師,不然包準病還沒治好,自己就先落跑了。

   (三)介紹人的說明:謝醫師的治療很特別,最好有曾是她的病人當作「介紹人」,解釋治療的過程和反應,以及作為醫師與病人之間互動的維繫。老實說,透過我介紹而成功治癒的人,他們在治病的過程中,我幾乎全程參與,每週和醫師溝通病人的情況,包括治療後的感覺和反應。雖然我很累,但他們的病治好了,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病人如果不能清楚明確地表達自己的病況,就很容易造成溝通不良而失敗。我一個朋友的母親放棄治療的原因是:她下半身癱瘓,自覺大小便無感一直沒獲改善,所以抱怨連連而放棄。追根究底,原來謝醫師耗費精力在更迫切的神經重建上,神經恢復之前,那輪得到大小便自覺的問題?治療前,朋友、謝醫師和我有討論過治療的順序,但是治療期間朋友移民出國去,導致她母親認知和溝通上的困難,最後的結局就是以失敗收場。

   (四)服從醫囑:做個聽話的病人,看診像三天捕漁、五天曬網,吃藥偷斤減兩,或治病期間時,同時接受其他治療,而沒告知謝醫師,而減低治療的效果。謝醫師的穴壓治療有一定的療程,開始時多半要密集,在病情好轉後,自會慢慢拉長間隔時間,讓身體能慢慢的靠自己去自力更生,而不再靠謝醫生的能量「氣」在支撐。不遵照謝醫師的醫囑,效果自然打折,該密集時不能密集,只會讓病情受到更多其他因素的影響;該放慢時就要放慢,不能都靠謝醫師,也要訓練自己靠自己的能力維護健康。若同時接受多方各種治療,會影響治療的效果。

   (五)信任及耐心:謝醫師的治療講求的是尋找病因、根本治療,這是何其困難而且是漫長的路,沒有信任及耐心一定會失敗。因為穴壓治療,不像一般的治療去吃藥長期控制,藥量又不斷增加,副作用越來越嚴重;外科開刀割掉切掉,好似立即有效,但會不會成功?後遺症?會不會再復發?要賭一賭自己的運氣。像我,得的是慢性病,估計一年才會好,而實際上花了一年半,其間自己也有些熬不住,因為心悶、不舒服,數度懷疑。幸好,我有以前長年失敗的治療經驗,還有厚臉皮的個性,過程中不斷和謝醫師溝通討論,了解治療中許多變數,例如:氣候、作習、壓力、生病、意外、傷害等都會拉長治療的時間。當治療到尾聲時,謝醫師還會調整病人的體質,並且告知應避免的注意事項、應維持健康的習慣,讓我日後能多靠自己,少靠醫師,作預防保健的功夫。我認為如果不信任醫師,那不如不要來。因為「尋找病因、根本治療」真的很花時間,又不會立竿見影。又有人會問,她沒治好過我,我怎麼信任她,那我會勸他,趕快去找自己信任醫師會更好。 

   (六)不要叫醫師猜:她需要有助益的訊息,才能調整治病的方法。良好的醫病互動,有價值的病情溝通,才能發揮治療的效果,而不是僅僅的抱怨。例如:我這裡、那裡還是在痛、我到處都不舒服等等,不具參考性的內容,沒有幫助。若能說:上次治療後,疼痛的程度有減少,但還是不舒服;或是,這部位疼痛減少,但那部位疼痛卻出現了;身體比較輕鬆,但睡眠沒有改善的感覺。這些訊息可以提供謝醫師作進一步治療的參考。

    希望大家在決定接受穴壓治療前,甚至在治療中,時常提醒自己,看看是否合適作為謝醫師的病人,才是走上治癒的捷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謝麗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