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篇為發燒專區之2)

作者:吳雪鳳 博士   關鍵字:人體調溫機制、發燒

 

二、高溫環境與人體調溫系統

 

了解人體降溫與升溫的調溫機制後,以此為基礎來看夏季熱昏厥或熱衰竭等等中暑現象就更清楚。這些現象的成因是因外部環境溫度過高,人體受熱後體溫恆定機制戮力進行生理機制調節而起。此一機制調節至其機制運作的極限後,調溫作用失去功能,致使體內熱氣因無法經過皮膚散發出去而蓄積,體溫持續上升,一旦達到身體無法忍受的程度時,許多器官功能就會逐漸出現異常變化,包括:神經、血管的運行與調節、各種生化、代謝、消化、吸收等功能的紊亂,最後器官的機能便開始癱瘓或衰竭,像:頭部熱脹、頭昏、頭痛、眼睛濕熱、視力模糊、呼吸困難、吸不到空氣、心煩、氣燥、不思飲食、腹脹、拉肚子、全身無力等等的症狀。嚴重時,人會脫水、血壓不穩、心痛心悸、呼吸困難、精神躁動、無力昏倒,那就是「熱中暑」或「熱衰竭」。如果不緊急處理,會有生命的危險,尤其是老年體弱的人、嬰兒、小孩或慢性病患者等。

 

 

一般人「熱中暑」的症狀,隨其「熱中暑」程度的不同而不同。特別是在早期之時,因流鼻水、咳嗽、頭痛、頭頸悶熱等,容易被誤以為是感冒,(參表2)越治療越嚴重,症狀也越來越複雜越久。如,一位40多歲病患因全身無力、頭痛、想吐、沒胃口,且身體發熱,自行服用感冒藥兩星期沒改善,後求診於醫師才發現吃錯藥。1這類病患如未獲得妥當治療,繼續受熱而加重中暑,則容易合併中樞神經病變、急性肝、腎衰竭、凝血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症等併發症,死亡率可以高達80%以上。因此,炎炎夏日如何預防熱中暑成為一大課題。

 

 

根據衛生福利部「及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統計資料,去年(2013年)6月因中暑等熱急症急診就醫人次高達427人,是七年來單月最高。2另外,日本總務省消防廳資料顯示,2013年5-8月全日本有近4萬人因中暑送醫,送醫人數較前一年同期增加30%。3各地區人們因全球高溫現象而出現不適症狀,此明顯地受到地球暖化影響,也明白地告訴我們─必須提防外部環境溫度過高,致使人體溫度恆定機制調節過度而造成的傷害。

 2 中暑與感冒症狀之比較

 

相同症狀

不同症狀

中暑

流鼻水、咳嗽、頭痛、頭頸悶熱、頭昏、身體發熱、精神不佳、沒有食慾、全身無力、想吐

煩躁不安、易怒、口乾舌燥、出汗不易、尿少尿濃、鼻出血等

感冒

打噴嚏、鼻塞、喉嚨痛、全身痠痛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三、低溫環境與人體調溫系統 

人體溫度調節機制在低溫環境下所進行的調溫機制,雖是人體對外部環境溫度降低的自然反應,但卻容易引起身體的不適,特別是冬季氣溫急遽下降時。

 

體溫調節機制對熱感有其調節上限,同樣地對冷感亦有其下限。當體溫降低至攝氏35度(94度F)時,即引發低溫症(hypothermia),下視丘功能會嚴重受損;一旦體溫低於攝氏29度(85度F),下視丘調節溫度的能力就完全消失。4此最大的原因在於外環境變冷,身體為了避免熱能散失而收縮周邊血管,除了造成血流速度降低,也會使血壓升高。因此,如果體溫調節機制無法維持37度的恆定溫度時,人體器官即會因體溫降低、血流過慢與血壓過高造成包括腦及心臟等器官不能正常運作,此時,若不及時接受適當治療,最後會導致心肺功能停頓,甚至死亡。輕微低溫症(hypothermia)的症狀包括:頭痛、顫抖、呼吸快速、疲倦、語言不清、思想迷亂、協調出現問題、心跳加快、血壓上升等。當低溫症變得較嚴重,會出現脈搏變弱、呼吸變慢與淺及神智不清等現象。

 

由於低溫症出現初期與一般身體不適的症狀類似,例:偏頭痛、頭暈及胸悶等,患者不易了解其處境的危險性,特別是患有心血管疾病者,或血管比較硬的年長者,很容易引起中風與心肌梗塞等突發性危險。如,新北市消防局統計2013年12月18連日低溫濕冷,該日有十名病患到醫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急救無效。5另外,年長者與小孩這兩大族群容易於天氣變冷時,因體溫調節問題而出現身體不適症狀。年長者係因調節體溫與感覺冷熱的能力減退;小孩子則因頭、身比例(head-to-body ratio)較大,比成年人較快流失熱能,所以容易從頭部散失較多熱能,再加上他們沒有足夠的判斷能力或過度玩樂不在意寒冷的感覺,沒有適時添加衣物保暖或離開寒冷環境,而容易於天冷時出現身體不適症狀。6

 

  人體感覺溫度的接受器除了下視丘的溫度接受器外,還有皮膚及少數體內深層組織等。皮膚是人體最直接的溫度接受器,皮膚上有冷、熱覺兩種溫度接受器,但冷覺接受器的數目遠比熱覺接受器多,甚至可多達十倍,7所以身體對冷覺的探測與反應極為靈敏。因此,當氣溫變化大時,保暖措施對體溫恆定調節機制非常重要,可避免人體對外部低溫環



1施沛琳,「頭痛、食慾不佳 ,是感冒還是中暑?」,大家健康雜誌20077月,<http://jtfhealth.pixnet.net/blog/post/31927464-%E9%A0%AD%E7%97%9B%E3%80%81%E9%A3%9F%E6%85%BE%E4%B8%8D%E4%BD%B3-%EF%BC%8C%E6%98%AF%E6%84%9F%E5%86%92%E9%82%84%E6%98%AF%E4%B8%AD%E6%9A%91%EF%BC%9F>

296-102年因中暑等熱急症送急診人次」,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373<http://health99.doh.gov.tw/txt/HealthyHeadlineZone/HealthyHeadlineDetai.aspx?TopIcNo=6809>.

3日本中暑人數近4比前一年增30%」,世界民報2013813<http://www.worldpeoplenews.com/news/9/2013-08/41189?page=4>

4Arthur C. Guyton and John E. Hall, 樓迎統等譯,醫用生理學,頁898, 900

5急凍危險天,新北1天猝死10」,聯合新聞網20131219<http://tw.news.yahoo.com/%E6%80%A5%E5%87%8D%E5%8D%B1%E9%9A%AA%E5%A4%A9-%E6%96%B0%E5%8C%971%E5%A4%A9%E7%8C%9D%E6%AD%BB10%E4%BA%BA-194400573.html>

6Mayo Clinic staff, “Hypothermia,” Mayo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http://www.mayoclinic.com/health/hypothermia/DS00333>. Jan. 12, 2014.

7 Arthur C. Guyton and John E. Hall, 樓迎統等譯,醫用生理學,頁894

 

回上一篇 繼續閱讀->人體調溫機制與外部溫差變化的關係(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謝麗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